工业经济企稳回升(工业经济企稳回升的原因)

大家好,相信到目前为止很多朋友对于工业经济企稳回升和工业经济企稳回升的原因不太懂,不知道是什么意思?那么今天就由我来为大家分享工业经济企稳回升相关的知识点,文章篇幅可能较长,大家耐心阅读,希望可以帮助...

大家好,相信到目前为止很多朋友对于工业经济企稳回升和工业经济企稳回升的原因不太懂,不知道是什么意思?那么今天就由我来为大家分享工业经济企稳回升相关的知识点,文章篇幅可能较长,大家耐心阅读,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12022年大年初三绵阳新闻联播播出的内容是什么?

2022年大年初三绵阳新闻联播播出的内容是什么?百度知道

2022新闻联播主要内容是什么?

高能答主

14982022新闻联播主要内容是:1、2021年我国发展水平再上新台阶***统计局2月28日发布的《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丛郑2021年,我国国民经济持续恢复,构建新发展格局迈出新步伐,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发展水平再上新台阶。从经济总量看,2021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达到114.4万亿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达到17.7万亿美元,占世界经济的比重升郑余预计超过18%。2、多举措保障全年工业经济平稳运行当前,我国工业经济延续去年四季度企稳回升的态势,总体运行平稳。特别是吵滚随着工业经济增长各项政策举措贯彻落实,提振工业经济取得阶段性成效。今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将着力增强企业数字化能力,在年底前为不少于十万家中小企业提供数字化转型服务。同时,新建60万个以上的5G基站,并加强面向企业厂区、工业园区等重点区域的网络覆盖。

2大庆企业转型的措施地理

大庆市产业转型挑起工业强市“大梁”

来源:大庆日报

2020年09月03日08:55

前不久,大庆***九届七次全会审议通过的《关于全力打造市域孝拍治理现代化示范城市的实核橡施意见》,对健全工业强市战略推进机制提出了具体要求——以“十四五”规划编制为契机,高标准编制工业强市专项发展规划,完善“三百行动”推进机制,深度融入“百千万”工程,健全落实“百年油田(大庆)”建设任务清单,以搭建“2+7”园区载体、培育“8730”企业矩阵、构建“1+6”现代产业体系为抓手,实施产业园区培育提升行动计划,力争到2025年,全市规上工业企业数量突破700户,工业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达到55%、占全省工业比重达到50%以上。

大庆“工业强市”的思路,正因实践的不断深入而愈发清晰。大庆要高举工业强市大旗,把工业做大做强,走出一条转型发展全面振兴的新路子。

雄厚的工业实力是“工业强市”的基础

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核心问题是产业转型。靠工业起家、以工业立市的大庆,也要靠工业强市、以工业兴市。

按照“工业强市”战略推进机制,大庆市将以搭建“2+7”园区载体、培育“8730”企业矩阵、构建“1+6”现代产业体系为抓手,实施产业园区培育提升行动计划,力争到2025年,全市规上工业企业数量突破700户,工业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达到55%、占全省工业比重达到50%以上。

搭建“2+7”园区载体,就是瞄准“高精尖新”方向,构建以高新区、经开区牵动的集群式产业发展格局。力争到2025年,高新区主营业务收入达到3000亿元,经开区达到1000亿元,7个县区工业园区分别突破100亿元。

培育“8730”企业矩阵,就是遴选一批发展基础好、成长空间大的优质企业,精准施策、梯次跟进,力争到2025年,百亿级骨干企业达到8户,50亿级企业达到7户,10亿级企业达到30户。

构建“1+6”产业体系,就是突出龙头项目领衔带动、关联配套辐射延改慎旁伸,着力构筑以油气为主导,以化工、汽车及配套、农副产品加工、新材料、新能源、建筑材料为重点的“1+6”产业体系,力争到2025年,主营业务收入超千亿级产业达到4个,超500亿级产业达到3个。

这份信心,来自于该市雄厚的工业发展基础。

大庆是中蒙俄经济走廊龙江丝路带和哈大城市群的重要节点城市,通航、城际高铁、航运等四通八达,中欧班列联通欧洲。同时,大庆石油、天然气、风电等矿产资源丰富,石油累计探明储量67亿吨,天然气累计探明储量3122亿立方米,可保证至2060年大庆油田油气当量始终保持在4000万吨以上。优质的地理、交通、资源条件等,强有力地支撑了大庆工业高质量发展。

工业作为大庆经济主战场,经过60年的发展,基本形成了以中直大型国有企业为骨干、重点民营企业为支撑,石油、石化、汽车、农产品加工、装备制造等主导产业为主体的多元工业体系,具备工业强市的基础条件。

工业经济企稳回升,为大庆工业强市建设提供良好基础。2015年前,受石化行业原油持续减产冲击,大庆市经济水平出现大幅下滑现象,但2016年以来,大庆市深入挖掘发展潜力,增速逐年回升,2019年全市实现GDP2568.3亿元,比上年增长4%,增速达到“十三五”期间最高水平;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2%,其中,地方规上工业增速达到11.6%,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实现翻番。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441.8点,主营业务收入达3277.7亿元。大庆在省内经济地位也在不断提升,2016年-2019年,大庆GDP占全省比重提高1.***个百分点,工业增加值占全省比重提高3.07个百分点。

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为大庆产业转型升级探索出新方向。近年来,大庆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以汽车、新材料、生物医药、新能源、“互联网+”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迅速崛起,由“一油独大”向“多点支撑”加速转变,正在实现从能源主导的单一型经济向多元综合型经济、从传统矿区型城市向现代都市型城市的跨越。汽车产业、农副产品加工业已成为百亿产业。大庆央地结构不断优化,2017年-2019年,中直工业增加值持续下滑,三年分别下滑2.7%、3%、1.1%,地方工业增加值持续实现两位数增长,分别为14.5%、15%、11.6%,地方工业贡献度不断提升。

目前,全市石油、石化两个产业产值均超千亿元,分别达到1199亿元和1026亿元,汽车、农副产品加工产业产值超百亿,分别达到287亿元和261亿元。主营业务收入超百亿元的企业有大庆油田公司、大庆石化、大庆炼化、石油管理局和大庆沃尔沃5家,分别达到1199亿元、407亿元、344亿元、286亿元和280亿元。另有主营业务收入超10亿元的企业15户。

产业项目建设是转型振兴的支撑

8月10日,由沃尔沃大庆工厂生产的S90焕新上市,同一天第196993辆沃尔沃汽车走下生产线;

8月23日,高新区与俄罗斯乌苏里斯克市鑫汇有色金属加工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8月30日,历经784天接力奋斗,“大庆石化炼油结构调整转型升级项目”正式中交投用;9月1日,在经开区“年产300万件高档卫生瓷项目”工地,工人们正在进行梭式窑生产线设备安装收尾工作。该项目是市区两级***经过两年的努力,最终于2019年10月落户我市经开区的。由此,大庆市乃至全省高档陶瓷产业实现“无中生有”。项目经理人吴江龙告诉记者,新建厂房正在进行一层主体混凝土浇筑,预计11月20日竣工。据悉,该项目计划总投资6.3亿元,分两期建设。全部建成投产后可实现销售收入11亿元、利税1.65亿元。

一个项目带动一个产业。经开区计划以这个项目为牵动,重点发展结构陶瓷、功能陶瓷等先进陶瓷产业及上下游配套产业,力争5年内引进产业项目30个、产业规模突破100亿元。

从0到第196993辆沃尔沃汽车走下生产线,大庆高新区只用了10年时间。引领在“智”,超越靠“链”,经过10年跃迁式发展,高新区已初步形成了涵盖汽车整车及配套零部件制造、汽车销售和后市场服务于一体的汽车全产业链发展体系,企业总数达到134家,具备了年产乘用车15万辆、专用车2000辆的生产能力。

近年来,大庆市坚持重构产业、重组要素、重聚动能、重塑环境,始终把项目建设牢牢抓在手上,加速构建十大“雁阵式”产业体系,持续夯实转型发展产业基础。把项目建设作为推动“工业强市”的一号工程,坚持油经济与非油经济共同发力,在链条延伸、规模扩张、集群集聚上发力突破,厚植“多措并举”支持油田产能建设。围绕建设“百年油田”提供全方位服务,实现与油田业务部署紧密衔接。拓展海外市场,合力推进塔木察格、哈法亚等项目的合作经营,打造***性油田;整合周边资源,积极推动安达、明水、青冈等周边油气富集地区纳入大庆产业布局,打造一体化油田;壮大非油产业,积极拓展泥岩油、页岩油、页岩气等新兴接替业务,打造可持续油田;加强环境建设,携手推进生态环境治理,打造生态型油田。

“多头并进”发展重点接续产业。强化龙头项目的带动作用,推动产业链向下游延伸,不断提升优势产业发展能级。以推动石化千万吨炼油、“联谊550”等项目投产为牵动,进一步做大“油头”、拉长“化尾”,推进乙烯、丙烯、碳四、芳烃四条产业链建设,推动“油头化尾”规模扩张;以沃尔沃汽车增型上产为引领,推动汽车产业关联发展、全产业链发展;以推进豫港龙泉、佳昌晶能等项目和企业建设发展为发力点,培育壮大新材料产业;以伊品玉米、伊利、吉禾生物、一口猪等企业为依托,拉长拉深玉米、奶制品、大豆、肉制品4条优势链;以新型功能产业园为平台,推进300万件高档卫生瓷、20台套卫浴智能设备等项目落地建设,高水平发展建材产业。

记者从市发改委产业科了解到,截止到目前,全市投资500万元以上重点项目已由原计划的387个增加到405个、增加18个,总投资1301.3亿元,年度计划投资540.3亿元。已开复工403个,开复工率99.5%,完成投资336.3亿元,投资完成率62.2%。产业项目已开复工207个,开复工率100%,完成投资249.3亿元,投资完成率67.7%。百大项目已开复工101个,开复工率99%,完成投资253.6亿元,投资完成率62.1%。其中,省百大项目已开复工52个,开复工率98.1%,完成投资227.5亿元,投资完成率63.4%。

科技创新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能

科技是支撑一座城市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要素。

8月29日,在黑龙江莱睿普思环境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一间实验室里,科研人员正操作着各种仪器和设备,企业研发部主任李云凌向记者介绍了废油“变废为宝”的原理。“我们进行了一年多的研发,失败了数十次,还建设了小型的模拟装置,最终形成了有效的工艺路线。”李云凌说,不久将投产的10万吨/年废矿物油加氢综合利用项目,可以把废矿物油转化为润滑油基础油,变废为宝,发展循环经济。

近几年,大庆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快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的实施意见》《大庆市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工作方案》等相关政策,有力地支持了科技型企业的发展。

2018年,大庆先后发布了《关于强化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入发展的实施意见》和《关于推动大庆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争当排头兵意见》,鼓励科技创新力度进一步加大。

同时,大庆始终在鼓励民营企业创新,并滚动实施科技型企业三年行动计划,拉开新一轮“三年行动计划”的序幕。

2019年,大庆市科技局推出《创新服务手册》,为企业在项目申报、企业资质认定、共享服务平台推介等方面提供了更丰富、更全面的服务。

同年,在***九届五次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大庆***关于贯彻落实省委十二届五次全会精神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任务清单》中,再次强调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市,集聚创新发展新动能。其中包括要深化市校合作,为骨干企业定向培养人才,组织引导科研人员服务企业技术创新,扶持科技型企业成长为高新技术企业,支持符合条件的科技型领军企业在创新板上市。

油田也从未停下科技创新的脚步。

2020年8月28日至9月29日是全国“工匠直播月”活动。9月1日14时,来自大庆第四采油厂的技术革新“大明星”段福海作为中石油的唯一代表,为大家带来了工匠课程《283技术革新工作法及实践应用》。

段福海,技术革新“大拿”。截至目前,他先后研发技术创新革新成果221项,其中获***专利56项;获全国石油石化系统职工技术创新成果奖13项及先进操作法1项,获省市级技术成果奖4项;获油公司重大技术革新奖49项;有98项革新成果在油田推广使用。

今年对于1205钻井队来说是特殊的一年,受疫情影响,钻井队晚开工10天,队长张晶和工友们连续驻地40天,硬是比去年同期还多打了3口井。

井数不减反增,按照副队长张兆琦的说法,这是他们不断提升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水平的结果。过去,他们只会打直井,现在已经具备了定向井、水平井、水平取芯井等特殊工艺井的施工能力,实现了由单一型向复合型、由经验型向科技型的转变。

目前,大庆油田正创新发展特高含水油田精准挖潜等五项配套技术,攻关六项“卡脖子”技术,超前探索纳米智能驱油等四项储备技术,到“十四五”末,保持高含水油田提高采收率技术的全球领跑位置,主力油田采收率达到55%以上,科技贡献率达到65%。

2019年9月26日,随着大庆油田智慧指挥中心大屏幕点亮,大庆油田智慧指挥中心正式上线。一体化智慧指挥体系的建设,让“感、联、智、用”浑然一体、形成合力;油田老区数字化改造焕发新活力,告别了50多年来人工操作的历史;红外全景成像预警雷达智能预警,化解***能源安全风险。(记者 戴小民)

(责编:王思迪、李忠双

3电力工业是国民经济的第一基础产业吗

电力工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和战略支撑产业,近几答扒租年来,云南省加快了培育电力支柱产业步伐,形成了大开发、大发展的新局面,全省电力工业的发展对云南省经济增长的贡献日趋突出,以较强的实力和发展速度逐步成为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

一、云南省经济发展状况

(一)经济发展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

改革开发以来,云南省的国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云南全省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经济实力明显增强,经济发展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

当前,云南省经济逆势上扬,企稳向好的发展态势更加明显。2009年上半年,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加深,不断冲击云南省实体经济的情况下,但是,一些经济指标却表现出了恢复势头。

特别是工业生产明显加速,企业利润稳步回升。

(二)云南工业经济整体运行平稳提速

1、“工业强省战略”成绩显著

2003年,面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诸多困难和严峻形势,省委、省***高瞻远瞩、审时度势,在科学分析和把握云南省情和发展实际的基础上,作出了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施“工业强省”战略的重大决策,并推出了一系列在全国均具创新意义的政策措施,云南工业经济发展从此全面提速,迎来了发展的最好时期。

2、工业经济发展,在全球金融危机的逆境中平稳上升

2008年是云南省工业经济发展经受多方面严峻挑战并取得重大胜利的一年。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全国工业生产增速呈继续明显减缓趋势,企业产品价格和利润急剧下滑,用电需求下降,铁路运力富余,停产半停产企业增多等。对云南工业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面临困难和挑战,云南省委、省***出台了一系发展政策和应对措施,确保了全省工业经济实现了平稳较快的增长。

2009年云南省经济发展仍然是困难重重,全省深入贯彻落实中央扩内需、保增长的政策措施,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严峻挑战,此哪知难而进,进一步加大政策落实和扶持力度,一系列经济调控举措正在见效,多数行业和领域企稳回升,全省经济发展呈现积极向好态势。前三季度,云南工业经济整体运行呈现平稳提速的发展态势。1

目前,云南省工业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正在同步提高,省内经济增长的支撑条件得到明显改善,重化工时代对基础产品的巨大需求,使云南省大企业(集团)盈利水平明显提高,工业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带动作用显著增强。

3、明确发展目标,推进工业经济发展

在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实施工业强省战略的推进下,云南省确定的未来几年的发展目标,云南将以烟草、现代能源、基础原材料、生物加工和装备制造等5大产业为主体,发展清兆生产服务业,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为云南的经济社会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4辽宁省朝阳市近几年经济社会状况调查

我这有09年全年经济社会状况调查

2009年,在***、***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实施“突破辽西北”和实现“奋战三年,再造朝阳”战略目标,突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这一工作主线,克服国际金融危机和历史罕见旱灾带来的诸多不利影响,攻坚克难,奋发图强,国民经济保持高速增长,各项社会事业取得全面进步。

国民经济保持高速增长。初步核算,全市生产总值实现51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2亿元,与上年持平;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259.8亿元,增长27.3%;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156.3亿元,增长16.4%。全市人均生产总值15724元(折合2303美元),比上年增长17.5%。

财政收入持续快速增长。全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2.1亿元,比上年增长32.6%。其中,各项税收31.2亿元,增长22.5%。在各项税收中,营业税8亿元,增长31.8%;增值税3.1亿元,下降29.6%。全年地区税收收入65.1亿元,比上年下降4.6%。

财政支出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121.6亿元,比上年增长30.8%。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5.4亿元,增长19.4%;农林水事务支出17.3亿元,增长50.7%;教育支出16.9亿元,增长10.8%;科学技术支出0.9亿元,增长11.8%。

物价指数温和上扬。全年居民消费品价格总指数102.2%,上涨2.2个百分点。分类别看,食品类上升7.2%,烟酒及用品类上升5.6%,衣着类下降2.8%,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上涨1.4%,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上升1.2%,交通和通信类下降1.5%,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下降0.3%,居住类下降3.2%。

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和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下降。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比上年下降8.2个百分点。其中:重工业产品价格指数下降10.0%;轻工业产品价格指数上涨1.0%。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比上年下降1.8个百分点。

改革和体制创新力度加大。组建龙城新区,为实现区域内资源和要素的有效互补奠定了基础;新一轮***机构改革全面启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试点工作扎实推进,农村集体林产权制度配套改革全面展开;投资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增值税转型改革全面完成。企业体制机制创新不断加快,民营经济快速发展。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长期存在的结构性矛盾愈发凸显,支撑朝阳经济的产业集群斗茄烂急需扩量提质,引进和建设的大项目还不多,资源优势还没有充分转化为经济优势,水资源短缺,生态建设任务艰巨,民生、稳定等工作任重道远。

二、农业

2009年,全市遭受特大旱灾,由于设施农业和畜牧业的持续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种植业的部分灾害损失。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实现(现价,下同)208.4亿元,比上年略有增长。其中农业三大主导产业产值168.4亿元,比上年增长22.1%,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为80.8%,比去年提高了16.9个百分点。全市蔬菜产值57.2亿元,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比重为27.4%。

粮食大幅减产,保护地发展较快。全市粮食总产量64.6万吨,比上年减产88.8万吨,下降57.9%,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减产较重的一年。全市农作物总播种面积622.7万亩,其中粮食作物播种514.2万亩。粮食与非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比例为82.6:17.4。全市棉花总空漏产量542吨,比上年下降50.1%;油料产量5222吨,下降74.3%;水果产量24.2万吨,下降14.2%;鲜切花38032万枝,增长1.4倍。全市蔬菜总产量319.7万吨,比上年增长5.9%;其中棚菜产量193.7万吨,增长7.7%。

林业工作进展顺利。全市完成***重点工程造林面积98.2万亩,受旱灾影响造林成活率为70%。其中人工造林作业面积37.0万亩,封山育林24.5万亩。其中三北四期工程造林44.9万亩,退耕还林工程荒山造林16.6万亩。全年育苗面积1.4万亩,苗木产量达18681万株。2009年末实有封山育林纳搜面积195.6万亩,完成零星(四旁)植树3150万株。

畜牧业持续快速发展。全市继续加大发展畜牧业的政策扶持力度,强化标准畜禽小区建设,推动畜牧业持续快速发展。全年畜牧业产值首次突破百亿元大关,实现102.4亿元,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比重49.1%。猪、牛、羊、禽发展较快,其饲养量分别达到349.1万头、80.4万头、255.4万只和9596.2万只,分别比上年增长8.1%、9.8%、8.0%和23.8%。全市肉类总产量达42.5万吨,比上年增长11.2%。

农田基本建设如火如荼。在全省2009年农田基本建设“大禹杯”竞赛中,我市获市级优秀组织奖,凌源市、朝阳县、北票市获县级优胜单位称号,喀左县获县级先进单位称号。农村饮水安全、灌溉、水土保持等重点工程建设成果显著。全市各类农建工程共完成土石方1.45亿立方米,投入人工3600万个工作日,完成农建工程投资13.76亿元。全年完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773处,受益人口22.58万人;完成各类农田灌溉工程2583处,为高效农业配水工程2934处,其中保护地小区2183处,畜牧小区751处;完成综合治理水土保持工程130万亩;河道生态工程治理面积2.2万亩,新修堤防280公里。

三、工业

2009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我市工业经济发展遇到严重困难。面对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工业系统积极应对,开拓进取,以构建“4+2”产业支撑体系为主要施力点,大力推进接链条、扩规模、促创新、保运营、壮园区、查资源六大行动,全力开展促开工、遏滑坡、保增长各项工作,工业经济企稳回升。全年规模以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企业,下同)工业总产值完成727.1亿元,比上年增长15.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210.5亿元,增长24.8%。其中,重工业增加值实现195.9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93.1%,增长34.9%;轻工业增加值实现14.6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6.9%,增长17.3%。主要特点是:

县域工业持续保持增长,占全市的比重提高。各县(市)区规模以上工业累计完成总产值562.9亿元,增长20.5%,比全市平均增长幅度高4.6个百分点,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77.4%,比上年提升了3个百分点。县域工业已成为带动我市工业增长的主要力量。

民营工业快速增长。全市规模以上民营工业总产值完成546.9亿元,增长21.4%,高于全市平均增幅5.5个百分点。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上年的71.8%提高到75.2%;民营企业户数达811户,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户数的92.5%。

工业企业经济效益不够理想。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90.3亿元,比上年增长14.7%;利润总额21.2亿元,比上年降低15.1亿元;利税总额44.4亿元,比上年下降17.8亿元。

产销衔接形势好转。全市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695.9亿元,比上年增长15.6%,低于工业总产值增长幅度0.3个百分点,产销率为105.5%,比上年提高了0.3个百分点。

四、建筑业和房地产开发业

建筑业实现生产、效益同步增长。全年建筑业增加值完成3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8.4%。137户具有建筑业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承包建筑企业共签订工程合同额125.5亿元,比上年增长63%;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08亿元,增长72.7%;实际施工的房屋建筑面积817万平方米,增长38.7%,其中新开工面积601.8万平方米,增长47%;房屋竣工面积337.6万平方米,增长10.7%。全员劳动生产率11.8万元/人,下降11.3%。上缴税金4.42亿元,增长68.7%;实现利润1.14亿元,增长20%。

房地产开发业快速发展。全年开工的房地产企业开发楼盘由上年的65个增加到98个,房地产开发投资59.2亿元,比上年增长37.2%。其中,商品住宅投资45.8亿元,增长32%。全年商品房施工面积626.3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34.9%;竣工面积135.9万平方米,增长18.4%;销售面积210.1万平方米,增长52.4%;销售额39.3亿元,增长38.1%。年末商品房空置面积144.6万平方米,增长63%。

五、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创历史新高。全市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80.4亿元,比上年增长35.9%。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407.4亿元,增长35.2%;农村投资完成73亿元,增长40.4%。

按经济类型划分:国有经济固定资产投资94.4亿元,比上年增长72.9%;集体经济固定资产投资10.7亿元,下降4.5%;股份合作经济固定资产投资0.5亿元,下降45%;其他有限责任公司固定资产投资92.2亿元,下降8.3%;股份有限公司固定资产投资16.9亿元,增长1.8%;私营经济固定资产投资219.7亿元,增长59.5%;港澳台商固定资产投资0.9亿元,下降30.8%;外商固定资产投资3.2亿元,增长2.2倍;城乡居民个人固定资产投资31.2亿元,增长27.3%;其他内资固定资产投资10.7亿元,增长1.3倍。

按投资种类划分:建设项目投资399.3亿元,比上年增长37.4%;房地产开发投资59.2亿元,增长37.2%;农村农户投资21.9亿元,增长11.9%。

按投资的重点行业划分:用于农林牧渔及水利管理业的固定资产投资18.1亿元,比上年增长86.6%;用于工业、建筑业的投资307.5亿元,增长33.8%;用于交通、运输、邮电业的投资14.1亿元,增长1.1倍。

全年全社会新增固定资产352.4亿元,比上年增长23.7%,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73.4%。

六、交通运输和邮电通讯业

交通运输业继续保持较快发展势头。到2009年末,全市有高速公路282.3公里,普通公路13450.7公里。2009年全年共完成普通公路固定资产投资7.59亿元。全市通油路行政村1349个,完成了省交通厅确定的村村通油路目标。全市共有公路桥梁90821米/3082座,其中:大桥以上24453米/106座。本年新建桥梁22237米/***9座。全年共完成公路客运量3454万人,公路旅客周转量145173万人公里,完成货运量3021万吨,货物周转量388010万吨公里,分别同比增长2.7%、4.8%、-11.3%和-6.4%。

到年末,朝赤高速公路建设完成路基桥涵工程总体形象进度99%,完成路面工程形象进度35%,累计完成投资16.2亿元。我市重点工程麒麟大桥9月10日竣工通车。全年建成了北票市台吉营、凌源市大河北、河坎子、朝阳县尚志、七道岭和双塔区孙家湾等6座农村客运站。锦赤铁路新线建设征地动迁工作全面展开,桥梁和隧道等控制性工程已开工建设。竹林路公铁立交桥建成通车。文化路、黄河路公铁立交桥项目前期工作已全面展开。

邮电通信业务发展迅猛。全年完成邮政电信业务总量38.7亿元,比上年增长17.8%,年末程控电话装机容量达到115.85万门,增长4.7%;城乡固定电话装机数80.9万户;全市移动电话用户173.39万户,增长12.6%;年末互联网用户19.67万户,增长19.5%;全年发送特快专递39.3万件,增长11.2%。

七、国内贸易

国内贸易快速增长,消费品市场繁荣兴旺。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8.2亿元,比上年增长18.2%,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实际增长16%。按经济类型分:国有经济实现消费品零售额2.1亿元,增长1.6%;集体经济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8亿元,下降3.4%;有限责任经济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4.2亿元,增长19.4%;股份制经济实现消费品零售额4.3亿元,增长33.5%;私营经济消费品零售额实现21.6亿元,增长24.3%;个体经济消费品零售额实现84.2亿元,增长16.9%。按销售地区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实现82.7亿元,增长16.7%;农村消费品零售额实现45.5亿元,增长21.1%。按行业分:批发零售业零售额实现101.6亿元,增长19.4%;住宿餐饮业零售额实现25.7亿元,增长14%。

八、对外经济

对外***工作成绩显著。全市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额7332万美元,增长46.1%,全年出口创汇额37027万美元,增长5.7%。对全市出口贡献较大的企业是浪马轮胎、金达钛业、飞马集团、百盛锆业,全年出口创汇额分别是6896万美元、3636万美元、2997万美元和1428万美元,四家出口企业出口额占全市总出口额的40.4%。域外招商引资完成329.8亿元,增长60.3%;向国外输出劳务2071人次,增长6%;全年共接待旅游、访问、从事商务等项活动的外国人、华侨和港澳台同胞1.1万人次,比上年增加3千人次,增长45.6%;全市旅游总收入83.1亿元,比上年增长31.3%,其中旅游外汇收入为664万美元,增长43%。

九、金融和保险业

金融机构运行状况良好。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平稳增长,本外币各项贷款增量创历史新高。截至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581.6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7.3%,比年初增加85.9亿元,比上年少增7.1亿元。其中,储蓄存款余额423.1亿元,增长13.9%,比年初增加51.5亿元,少增33亿元;企业存款余额99亿元,增长29.1%,比年初增加22.3亿元,多增21.2亿元。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364.5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3%,比年初增加68.1亿元,比上年多增41.6亿元。短期贷款余额170.9亿元,比年初增加22.8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128亿元,比年初增加6.4亿元。

保险业保障能力逐步增强。全市保险行业承保金额1269亿元,其中财产险承保金额1194亿元,人身险承保金额75亿元。全年保费收入15.9亿元,下降4.1%。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3.95亿元,增长26.1%;寿险保费收入11.95亿元,下降11.1%。全年共支付赔款和给付保险金7.38亿元,比上年增长75.8%。其中财产险支付赔款4.52亿元,增长1.6倍;寿险支付赔款和给付保险金2.86亿元,增长17.1%。

十、社会事业

科技事业不断进步。2009年全年组织实施各类科技计划项目107项,其中:列入***4项,争取经费180万元;列入省科技计划41项,争取经费4040万元;列入市本级科技计划62项,落实科技经费1200万元。申请组建省级研发中心1个,总数达到11个。高新技术产品达到120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高新技术产值实现154.7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实现49亿元。引进、培育农业新品种28个,农业新技术20余项,重点扶持了5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出台了《朝阳市科技特派行动若干意见》,建立了科技特派团、科技特派组和科技特派员三级科技特派服务体系。选送了95名农民进入高等院校接受***技术培训,已累计培训147人。有54项科技成果获得2008年度市科技进步奖,有18项科技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或先进水平,2项科技成果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09年通过市级以上鉴定科技成果56项。其中通过省级科技成果鉴定40项,4项获省科技成果转化奖,获奖金110万元。完成技术合同认定17项,实现技术交易额520万元。以朝阳科技信息网、大型科学仪器设施共享及***服务协作网和科技基础数据库、科技文献资料库、科技专家库“二网三库”为载体的科技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得以完善,发布各类科技信息2500多条,收集600项最新工业科技信息项目。专利申请量222件,其中专利授权量82件,组织实施专利技术产业化项目5项,争取省科技经费支持180万元。在辽宁新能源电器产业基地建设过程中已完成研发中心基本条件建设,能够用于研发中心用房的面积将近7000平方米,已有12家技术研发中心入驻科技创业大厦。

卫生事业全面发展。新农合工作再上新台阶。全市有226.54万农业人口参加新农合,参合率为93%,全年筹资总额2.27亿元,有143.5万人次通过门诊、住院得到报销补偿,受益面达到63.3%。我市以总成绩第一获得全省先进市称号。农村基层医疗服务网进一步健全。积极争取国债资金5140万元,自筹资金14107万元,对建平县、凌源市、北票市、喀左县4所县级医院、2所保健院和27所乡镇卫生院进行改扩建,新增面积13.7万平方米。防治甲型H1N1流感取得阶段性成果。市县两级***储备呼吸机73台,购置达菲药品2552人份,争取并接种疫苗21万只,有效抑制了疫情的蔓延。重大、重点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免疫屏障继续巩固,全年未发生重大疫情。完成了全市饮水解困工程水质监测和2000座卫生厕所改厕任务,我市获得省饮水解困工程水质监测先进单位称号。妇幼保健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市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9.77/10万,婴儿死亡率控制在8.17‰,低于省控制指标。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得到进一步加强。全市门诊量达641.9万人次,增长13.3%,出入院诊断符合率99.29%,急危重症抢救成功率***.07%。

文化事业取得丰硕成果。大型评剧《赵尚志在1933》在文化部举办的第三届全国地方戏优秀剧目展演中获“参演剧目奖”。在辽宁省首届农民艺术节中获奖项20余个,其中一等奖4个,二等奖8个,三等奖8个。北票市图书馆、建平县图书馆荣获***二级图书馆称号;朝阳县图书馆、喀左县图书馆荣获***三级图书馆称号。龙城区召都巴镇、建平县张家营子镇、朝阳县波罗赤镇被评为2009年度省级文化先进乡镇(街道);双塔区桃花吐镇荒地村、龙城区向阳街道浪马社区、北票市东官营乡东官营村、凌源市四合当镇四合当村、建平县叶柏寿街道新工社区被评为2009年度省级文化先进村(社区)。全年共举办各种大中型文化艺术活动150余次,参与人员5万余人次。文博事业蓬勃发展,到2009年末,全市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增至8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增至40处。牛河梁***大遗址公园建设和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全面启动。到2009年末,全市文物系统注册***博物馆10座、纪念馆1座、私人博物馆1座。全市馆藏文物达21608件,其中一级文物99件(含国宝3件),二级文物476件,三级文物2886件。

教育事业健康发展。采取有利措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继续实施教师交流制度;市本级、建平、凌源实行了初中新生平行分班制度;全市省级示范性(重点)高中公费生招生指标到校比例提高到了75%。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布局调整和九年一贯制学校建设工作扎实开展,共消除D级危房6万平方米,改造中小学87所,新建九年一贯制学校22所。全市高考成绩优异,26241人报考,20219人被高校录取,其中本科8900人,14人被清华北大录取。市本级工程技术学校校舍扩建工程和中小学素质实践基地校舍翻建工程进展顺利。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全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免除课本费。全市高中阶段贫困家庭学生全部享受***资助。

竞技体育、群众体育取得可喜成绩。竞技体育成绩显著,成功举办了朝阳市第七届运动会,整个运动会共设有20个大项371个小项,共有127个代表队5000名运动员参赛,参赛运动员、领队教练、裁判员和工作人员总数达到6000多人,是我市建市以来举办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一次综合性运动会。在第十一届全运会上,共有22名朝阳籍运动员参赛共获得15枚奖牌,其中金牌8枚,创造了参赛人数及奖牌数的历史之最。我市运动员获得4个洲际以上冠军,为我市争得了荣誉。我市承办了2008-2009年度全国男排联赛、全国女篮俱乐部联赛、全国青年男篮联赛,承办了辽宁省青少年曲棍球比赛、辽宁省少年柔道比赛。群众体育工作全面推进,成功举办和承办了“格林特杯”全民健身日万人健身徒步走、“交通杯”朝阳市第五届公路自行车比赛,“华烨房地产杯”辽宁省老年人网球比赛,中国朝阳首届国际化石节“乐在朝阳”龙舟大赛暨辽宁省第三届龙舟锦标赛。2009年我市打入蒙牛“城市之间”这一全国性群众体育赛事的中国区总决赛,并代表中国参加了在法国举办的世界总决赛,取得第三名的好成绩。通过组织41次不同形式、不同类别的体育竞赛活动,极大地提高了我市的外部形象和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素质。

十一、城市公用事业和环境保护

市政设施建设快速发展。朝阳市区新建城市道路13条、12.15万平方米,改造5条、7.16万平方米,铺设人行步道方砖20.5万平方米,道路维修5万平方米;新建和改造排水管道8公里,新建改造城市路灯668基杆。到2009年末,市区共有道路205条,面积365.41万平方米,人均道路面积10.44平方米,排水管道2***公里,城市路灯6368基杆。

城市绿化环境不断改善。朝阳市区新增城市绿地23.1万平方米,其中新增公共绿地17.5万平方米;新植补植乔木1.19万株、灌木38.4万株,栽花50万株。到2009年末,市区绿地面积达到894.85公顷,其中公共绿地面积311.5公顷,绿化覆盖率35.1%,绿地率25.48%,人均公共绿地面积8.58平方米。

城市环境卫生管理进一步加强。朝阳市区新建水洗公厕5座,无障碍设施改造9座,维修水厕24座,维修改造旱厕48座;新建和更新地下垃圾转运站18座。到2009年末,城市清扫保洁面积562万平方米,年生活垃圾清运量24.2万吨,年粪便清运量5.5万吨,共有旱厕163座,水厕46座,移动和环保生物公厕15座,垃圾转运站75座。

城市公交持续稳步发展。朝阳市区新开通15路公交车,调整公交线路6条,新建候车亭35个,增加站标47个,年营运里程1421万公里,到2009年末,市区公交营运车辆207台,营运网长度419.2公里,万人拥有公交车辆4.8标台。

城市燃气供应稳定增长。朝阳市区铺设管网20公里,发展煤气用户7000户,煤气用户达9.67万户,煤气供应总量1697万立方米,液化气供应总量1232吨,燃气普及率79%。

城建档案管理逐步规范。全年共接收竣工档案174个单位工程,整理入库档案3784卷,形成重点工程照片档案484张,接待档案利用者553人次,提供档案1066卷。

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得到加强,城乡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编制完成创建***环保模范城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为加快“创模”进程奠定了扎实基础。根据年度减排计划,加强对31个二氧化硫减排项目和35个化学需氧量减排项目的日常督导力度。全年共削减二氧化硫6400吨、削减化学需氧量10500吨。建设项目环境管理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严把建设项目环境准入关,围绕全市经济发展大局,坚持实行建设项目环保审批“四通五零”服务,构建重点项目环评审批“绿色通道”。加强水质污染监控力度,流域水质得到明显改善。大凌河入市界王家窝铺断面COD含量为30.7mg/L,出市界面章吉营断面COD含量为26.2mg/L,出市界断面水质优于入市界断面。对城区建筑扬尘、三产油烟排放等影响城区空气质量问题进行排查。全年市区环境空气质量达二级标准以上天数为351天,达标率96%。开展“环境信访积案化解年”和“环境信访攻坚惠民百日专项行动”,对400多件信访案件进行办理答复,对39件重点疑难案件进行攻坚,处理率100%。完成全市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典型乡镇饮用水水源地基本信息调查、水质监测和信息录入等工作。全年共投入农村环境综合治理资金725万元。

十二、人口和人民生活

截止到2009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342.6万人,较上年底增加1.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为243.5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71.1%;非农业人口为99.1万人,占总人口的28.9%。

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保持增长。全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553元,比上年增长9.8%,剔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7.5%;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8634元,比上年增长6%。

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5000元。尽管我市2009年遭受历史上罕见的特大旱灾,农作物严重减产,对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预期造成重大影响。但全市上下凝心聚力,一心一意为农民增收创造条件,通过采取大力发展霜期农业、畜牧业,加大劳务输出力度等措施,确保大灾之年农民收入保持稳定增长,达到5170元,比上年增长5.5%,总量继续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注:公报中生产总值(GDP)、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人均生产总值增长速度按不变价计算。

5我国工业经济企稳回升,如何才能塑造高韧性的企业?

面对着复杂严峻的国际形势和国和国内疫情频繁发作的状况,我国GDP同比增长2.5%,二季度实现了0.4的正友锋好增长,在第二产业成为了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力量,通过数据可以看到,在上半年我国工业经济企业状况有所回升,工业出口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伴随政策治理以及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之后,供应链得到了有序恢复,工业经济运行的态势基乱有了明显好转,在企稳回升的同时,产业升级的趋势也在持续,我国工业呈现出了高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增长的态势,即使在疫情的频发的状况之下,这一趋好铅势仍然不断的延续,高技术制造业比往期同比增长值在不断的扩大,尤其是汽车制造业,电气,机械,计算机,通信等等电子设备制造业,都处在高科技产业快速增长的工业前端。

对于我国的企业如何塑造高韧性成为当下热议的话题,只有保证工业经济水平的稳步增长,才能促使国民经济健康运行,我们对工业企稳回升恢复增长的态势要进一步巩固,首先要稳定用供应链,聚集在行业的重点区域重点领域,恢复产能保证物流运输通畅,要不断大力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加快新型显示智能光伏等新兴产业的发展,同时对于组织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计划实施智能制造工程加快推动重大装备产业链供应链建设,其次还要加大力度保证市场主体力度加强对能源原材料等等供应的保障,还要深入落实减税退税降费等等政策来降低企业的负担,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我们应该持续提高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才能够促进我国工业经济平稳运行。

6急!义乌展会的发展历史和现状

义乌地处浙江中部,市域面积1105平方公里,下辖6镇7街道。本地户籍人口72.4万,长住义乌的外来建设者135万。义乌历史悠久,建县于公元前222年,1988年撤县建市。历史上孕育了“初唐四杰”之一骆宾王、宋代名将宗泽、金元四大名医之一朱丹溪、南朝梁代禅宗著名尊宿傅大士及现代教育家陈望道、文艺理论家冯雪峰、历史学家吴晗等一批名人志士。

改革***以来,义乌坚持和深化“兴商建市”发展战略,以培育、发展、提升市场为核心,大力推进工业化、国际化和城乡一体化,走出了一条富有自身特色的区域发展道路。近年来,义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致力于“创业富民、创新强市”,着力打造“三中心两高地”,即国际小商品贸易中心、国际小商品创造中心、国际小商品会展中心、区域物流高地和区域金融高地,努力把义乌建设成为国际商贸名城。2009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19.5亿元,同比增长9%;完成财政一般预算收入70.8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8.6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4%和2.2%;农民人均纯收入12899元,城枣樱纯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841元,分别同比增长8.5%和7.4%;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254亿元,比年初增加206.4亿元。

义乌发展主要有六个特点:

一、兴商建市,创新提升,加快建设国际小商品贸易中心。1982年义乌全面***小商品市场,进而提出“兴商建市”发展战略。此后,义乌一以贯之推进***市场硬件完善、功能拓展、业态提升,先后五易其址、九次扩建,实现了从最初的“马路市场”、“棚架市场”向大型现代化室内交易商场的跨越。目前,市场经营总面积400余万平方米,商位6.2万个,汇集了16个大类、4202个种类、170多万种单品。2009年,市场总成交额556.1亿元,同比增长13%,市场成交额连续19年居全国各大***市场榜首,被联合国、世界银行等权威机构誉为全球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从2006年10月开始,商务部主持编制的“义乌•中国小商品指数”定期向全球发布,成功发布了全国首个“市场信用指数”,并被***工商总局授予首家“全国市场信用分类监管示范市场”称号。编制实施了国内首个《小商品分类与代码》行业标准,全球小商品有了“义乌分类法”,义乌市场实现了由单纯输出商品向综合输出商品、信息、规则的重大转变。

二、贸工联动,转型升级,全力打造“实业洼地”。近年来,义乌积极实施“贸工联动”策略,建立了与***市场紧密联动的工业产业体系。特别是应对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影响,我们深化企业帮扶颂并解困,积极搭建政银企合作平台,落实各类税费减免政策,有力促进工业经济企稳回升。2009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87.2亿元,同比增长4%,工业用电量同比增长8%(今年以来工业经济增势强劲,到2月底,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9%,工业用电量同比增长19.3%)。目前,全市有各类工业企业1.6万余家,形成了针织袜业、饰品、工艺品、毛纺、化妆品等20多个优势行业,先后被授予制笔、化妆品、无缝针织服装、工艺礼品等11个***级产业基地称号。转型升级步伐不断加快。建立浙江大学—义乌创业育成中心、义乌创意园等产业服务平台,开展“百对千”科技对接,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至2009年底,全市有高新技术企业121家,其中***重点火炬计划高新技术企业2家,***重点扶持高新技术企业16家;研发中心126家,省级以上11家。在《2008年中国城市创新报告》中,义乌城市创新能力列全国县级市第7位。现有4家企业在国内外证券市场上市,另有2家企业基本完成上市准备。

三、三产协同,结构优化,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近年来,义乌大力发展会展、物流、金融、旅游等现代服务业,推进三产协同发展。着力打造国际小商品会展中心。2009年共举办各类展会66个。义乌现有***级展会4个,分别是中国义乌国际小商品博览会(简称义博会)、中国义乌文化产品交易博览会(简称文博会)、中国义乌(国际)森林产品博览会(简称森博会)和中国国际旅游商品博览会(简称旅游商品博览会),其中义博会已成为继广交会、华交会之后的第三大经贸类展会。义乌国际博览中心总投资18亿元,占地219亩,是浙江省最大的会展中心。全力建设区域物流高地。义乌是浙江省三个“大通关”建设重点之一,重点培育的四大现代物流枢纽之一,物流园区列为省重点扶持物流基地。海关总署专门为义乌量凳咐身定制简化归类政策,实现与宁波港、上海港跨关区一站式通关。义乌物流可直达国内250多个大中城市,全球海运20强已有17家在义乌设立办事处。大力培育区域金融高地。全市现有金融机构59家,其中银行19家,证券营业部7个,保险公司33家。建行义乌支行升格为二级分行,成为全国县市区域首家国有商业银行二级分行。义乌工商银行升格为准二级分行。正在兴建的金融商务区,总建筑面积约290万平方米,已吸引6家金融机构进入。购物旅游、文化体育等产业蓬勃发展。2009年,共接待购物旅游游客647.3万人次,其中境外游客37.5万人次,分别增长15.15%和9.16%。义乌国际商贸城被评为全国首家4A级购物旅游景区。义乌有各类文化产业生产经营企业1万多家,文化产业产值达1000亿元,成为国内文化商品的重要销售和生产基地。

四、深化***,交融互动,城市国际化水平显著提升。近年来,义乌大力实施国际化战略,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不断提高对外***水平。2009年属地海关监管小商品出口标箱51.1万,同比基本持平;实现自营进出口23.5亿美元,同比增长13%。巩固扩大欧美、中东等传统市场,成功开拓拉美、东盟、非洲等国际新市场。市场外向度达65%以上,市场商品已辐射到215个***和地区。在义乌居住半年以上境外客商达1.3万,2009年有31.8万人次境外客商到义乌市场采购商品,同比增长20%;有89个***的2652家境外企业在义乌设立代表处(占浙江省总数的二分之一强)。国际商贸城开设了5万平方米的国际商品馆,已引进52个***的2.7万种境外商品,义乌市场正从“买全国货、卖全国货”向“买全球货、卖全球货”转变。涉外管理服务体系日益完善。2009年7月,义乌海关正式挂牌成立,是杭州海关关区内首个设立在县级市的隶属海关。义乌可管辖涉外民商案件、审理部分知识产权民事纠纷案件,可邀请外国人员来华审批、外国人在华就业行政许可等。自2007年开始,民航义乌机场每年开通到***的临时航班,成为全国县级市首个航空口岸,义乌机场境外旅客比例达40%以上。

五、力推改革,积极探索,发展动力活力不断增强。全力以赴争取“中国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试点争取工作得到***和省委、省***及***有关部委的大力支持,已取得突破性进展。深入推进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以“两转一保”为突破口,推进城市、农村、社会和行政管理等领域的改革。开展扩权强镇改革,赋予镇街57项县级管理权限,并进一步赋予佛堂镇55项县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组建成立了四大市属国有集团公司。全面推开市级机关内部行政许可职能归并改革,共梳理出涉及44个单位的880项审批事项。

六、城乡统筹,社会和谐,人民群众生活品质持续提高。大力推进城乡统筹,致力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各方面良性互动、和谐共荣。2009年,共完成限额以上投资163.28亿元,同比增长4.7%。目前,义乌城市中心建成区面积78平方公里,城市化水平73%。先后被评为***卫生城市、***环保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园林城市、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市、全国文化工作先进市、全国体育工作先进市和浙江省文明示范市等,顺利通过***生态市考核验收。完善城乡新社区建设政策体系,“园中村”功能分区改造试点取得阶段性成果,“城中村”全高层改造试点顺利启动。全面开展村庄环境整治建设,在全省率先实现整市整治。积极推进科教文卫体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成功创建全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先进地区,启动建设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义乌医院,甲型H1N1流感、登革热等疫病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果。高度重视食品、药品安全,成功创建***食品安全示范市。建立全天候“网格化”巡逻体系和“全城实时监控”系统,群众安全感满意率达98.5%。

当前,义乌正处于巩固企稳回升势头的关键期、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期、为抓住新一轮发展机遇做准备的关键期。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义乌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十七届四中全会、省委十二届六次全会和中央、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创新创优、提质提效”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中国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和“全省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为动力,以改善民生为根本目的,着力创新10大工作机制、打造10大发展平台、建设10大重点工程、办好10大民生实事,建设大平台,招引大项目,发展大产业,促进市场繁荣,打造“实业洼地”,统筹城乡发展,维护社会和谐,扎实推进国际商贸名城建设。

END,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

上一篇:太阳能电警设备费用多少(太阳能监控多少钱一套)
下一篇:联想笔记本的型号区别(联想笔记本的型号区别在哪)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