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关于罗布泊一直扩大的原因是什么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那么今天我就来为大家分享一下关于罗布泊为什么会塌陷的相关知识,文章篇幅可能较长,还望大家耐心阅读,希望本篇文章对各位有所帮助!
1罗布泊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1.自然环境的变化:气温升高,指歼蒸发速度加快,湖泊面积变小,降水减少,气唯兆冲候变干。
2.人为因素: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水资源利用不当,上游截水过多,导致下游断猜神流。人口过度增长
2罗布泊重新碧波荡漾,出现一万多平方公里的湖泊,水从哪儿来?
罗布泊位于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南部,由于形状像是一个耳朵,又被称为“地球之耳” 。对罗布泊最早记载可追溯到《山海经》。
在其中的罗布泊被描述为“幼泽”,在公元330年以前的罗布泊充斥着湖水绿洲,一片繁荣生机。孕育了西北侧有“丝绸之路”咽喉之称的楼兰城,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楼兰文明。
如今已经成为深埋黄沙之下的废城,只有依稀的遗迹还能让人窥得其中的依稀繁华。而曾经生机勃勃、面积广达三千平方公里左右的罗布泊,也干涸已久,寸草不生。
有关罗布泊的神秘事件和各种传说层出不穷,如著名的 彭加木失踪事件 ,就让本就显得恐怖的罗布泊增添了一丝诡异的色彩。
直到近几十年来,这个“消失的”罗布泊又重新出现了碧波荡漾,宛如热带岛屿般清新的蓝绿景色,其水量所汇集成的湖泊面积竟多达一万多平方公里。
罗布泊的水“回来了”?这是怎么一回事呢?罗布泊的水是怎样干涸的,又是怎样再次出现的?
要知道, 罗布泊曾经是我国最大的盐湖 。上个世纪初, 人们对塔里木河道改建东流,使其注入罗布泊,成为了我国当时最大的咸水湖。
使其湖泊面积达到5350平方公里,是史上罗布泊含水量最大的时期 。而这个有“幼泽”之称的一片绿洲之地。它是如何一步步干涸走向生命禁地的“死亡之海”呢?
首先, 从自然地理的因素来看,罗布泊所在的塔里木盆地区域深居内陆 ,季风送来的水汽很难到达内陆地区, 本身属于干燥的沙漠气候,极度干旱缺水, 夏季最高气温能高达四十多摄氏度。
而罗布泊身处盆地底部,地势低洼,受到周围高山地势的阻拦,水汽更加难以到达,附近的雪山的雪线也在逐年退化,在如此 高蒸发率的情况下,能流到罗布泊的融水少之又少。
因此 罗布泊水资源日渐减少已成必然趋势 ,是全球气候环境变化共同造成的的结果。 其次就是人为干扰因素 。根据地质学家考察发现,罗布泊形成于第三世纪末到第四世纪末的时期, 历史 悠久。
在东汉时期郦道元的《水经注》记载中,那个时候的楼兰就已经陷入了缺水的困境,为了缓解楼兰的缺水困境,敦煌的穆勒召集各方人马连夜横断塔里木河注滨河的径流,引水入楼兰。
这导致塔里木河中下段河道改变了流经地区,能流入罗布泊的水量减少了,也没能挽救楼兰的缺水困境,最终楼兰因为断水而灭国。
直到清代,罗布泊就算涨水也不过几公里宽,严重缩水成为名副其实的小湖;而真正导致罗布泊灭绝的根本原因是近现代遗留的 历史 人为因素。
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 社会 百废待兴,各行各业持续发展。在西迁政策的影响下,为了能够逐渐新疆建设兵团, 大量的人口涌入此地,导致塔里木河的需水量继续增大。
人们在塔里木河上大量修建水库,毫无节轮兄制地使用水源。最终导致流入罗布泊的塔里木河几近断流 ,甚至严重影响到了沿岸农业的发展。
随着流入罗布泊的塔里木河水的水量逐渐下降,水的补给远不及蒸发量,罗布泊逐年干涸。导致罗布泊周围的植被和生物都受到了影响,逐渐干枯萎靡,就连有着“防沙卫士”之称的胡杨树都成片死亡。
再随着塔克拉玛干沙漠的逐年侵蚀融合,罗布泊终于变成了死气沉沉的不毛之地,令人叹惋,许多慕名前来探险的人都一去不复返。那么,为什么逐渐干涸并一腊者袭片死气的罗布泊又出现湖泊了?
罗布泊虽然干涸了几十年,但地质学家一直没有放弃对这里进行勘探。直到近十几年来,原本寸草不生的荒漠上竟然出现了蓝绿色的清澈湖泊。
原来,这要归功于罗布泊的钾盐。据调查勘测发现,罗布泊干涸以后,湖底便会形成一层三十厘米到一米厚的钾盐层。
而 罗布泊有着全中国最丰富的钾盐矿藏资源。储量超过了2.5亿万吨,而这些蓝绿色的湖泊,就是钾盐开采遗留下来的产物。
钾盐是指含钾类矿物的统称 ,包括光卤石、氯化嫌敬钾。其用途非常广泛,世界上百分之九十五的钾盐都用于农业化肥的制造, 主要产品有氯化钾和硫酸钾。
这是最主要的三大肥料之二 ,对农业的贡献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钾盐在工业上的也发挥着广泛的用途,可以用于陶瓷玻璃的制造,清洁剂的生产,纺织染色甚至化学药品的生产,用途十分广泛。
上个世纪的德国、俄罗斯等多个***都是重要的钾盐原产地,在一战后德国甚至控制了几乎全球的钾盐市场,但是如今市场上四分之一的钾盐都来自加拿大。
而 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对于钾肥的使用需求量十分巨大 。但是中国在此时还是以钾进口为主,因为当时我国的钾盐资源并不多,不能满足国内的钾需求。
在罗布泊的钾盐资源被发现以后,许多地质勘察人员便来到此地进行研究,结果发现了更多的钾盐卤水储蓄池,为了达到对罗布泊钾盐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除了用来制造农业化肥,人们还把这些卤水进行提纯,加工成可以食用的盐。于是人们正式开始了对于罗布泊钾盐资源的大力开采。
在开采过程中,由于钾盐矿通常以卤水层的形式深藏地下,要把钾盐矿开采出来的同时就势必要将地下含钾卤水抽取出来,再在地表将钾盐进行提炼。
这些大量的卤水被抽出地表后人们采取就让其待在原地的方法顺其自然地晒干形成钾盐,而 随着卤水的排放流动,竟形成了天然的水渠。
而提炼钾盐剩余的废水,就顺着天然的水渠汇聚在罗布泊底部地势低洼的地方。但由于罗布泊土壤的渗透能力强, 为了留住抽上来的卤水,人们在钾盐矿区域设置了专门的蓄水池。
并且在蓄水池底覆盖了薄膜防止卤水下渗。 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水便再次汇聚成为了湖泊,面积甚至达到一万多平方公里,并逐渐呈扩大趋势。
那么,看似毫无生机的罗布泊,为什么会形成如此丰富的钾矿盐资源呢?其实地质学家在起初发现罗布泊的钾盐矿时也感到十分惊讶,经研究发现了罗布泊形成钾盐的合理性。
首先 ,罗布泊曾经是塔里木盆地的湖泊,大量水资源的聚集给钾盐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生存条件和地理环境 。这是因为钾元素由于自身物理化学性质的特性使其能够稳定停留在各种流动液体之中。
而罗布泊由于地势低洼,曾经有大量发源于周边群山的河流汇入罗布泊。 水资源只进不出 ,而水中存留的大量的钾元素也随着水分的蒸发而停留在此地,逐渐堆积形成钾盐矿。
在 罗布泊的水资源逐渐干涸的过程之中,地表浅水层和卤水层的水逐渐蒸发,大量钾盐析出地表,从而富集 ,也变得更容易被人开采。
罗布泊作为我国目前最大的钾盐矿开采基地,吸引了许多开采部门前去开采作业。 从2000年起,新疆自治区就成立了罗布泊 科技 开发有限公司,开始大规模的生产钾肥。
这使罗布泊成为了我国第一大钾肥生产基地,截止如今已经生产销售了两千万吨左右的钾肥。而罗布泊表层被抽出来的卤水越多,也就代表着地底的卤水层越少。
于是不乏有人担心,按照这样的开采速度,罗布泊的地质结构不会塌陷吗?事实上, 但凡是开采活动都会对罗布泊的地质结构造成影响,但“抛开剂量谈毒性”不可取。
目前人们对罗布泊的开采程度并不会对其地质结构造成多大的影响,因为大自然有一定的净化修复能力。
当地下卤水层被人为开采抽出的时候,根据渗透压原理,其他地质层的液体也会从高往低流,填充卤水层的空缺。
不过, 如果过度地进行开采,钾盐矿最终还是会干枯,变成一堆无法继续开采的死矿 ,造成永久性损失。
而 ***也十分重视对罗布泊钾盐矿的开采和治理,进行有节制的开采,以保证矿区的动态平衡。
而同为钾盐矿开采地的青海察尔汗盐湖, 因为独特的“盐花”景观和一座横贯南北的盐桥等壮美绚烂如同仙境的景观,已经开发为察尔汗盐湖***公园,发展其 旅游 业的经济价值。
青海察尔汗盐湖的发展方向也不失为盐湖价值的开发多了一种新的启示。
罗布泊钾盐矿的发现,不仅挽救了这座荒芜的死亡之地,还为我国缓解了钾肥不足依赖进口的资源问题。 随着钾肥生产量的不断提高,在促进了我国农业发展的同时也使得我国在国际钾肥市场也有了一定的话语权。
罗布泊由曾经的繁荣到后来的荒芜,再到如今因钾盐矿而焕发出来的新的生机。都离不开人与自然之间需要维持的某种微妙的平衡感。
而罗布泊辛酸的发展史也正启示着我们人类对于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态度,如果自然资源被破坏,那么人类的文明也会随之消耗殆尽。因此,我们要珍惜自然资源,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
3地理问题
罗布泊的消亡与塔里木河有着直接关系。60年代开始,塔里木河两岸人口激增,水的需求也跟着增加。扩大后的耕地要用水,开采矿藏需要水,于是塔里木河的负担日益加重。几十年间塔里木河流域修筑水库130多座,任意掘堤修引水口138处,建抽水泵站400多处,有的泵站一天就要抽水1万多立方米。
盲目增加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库截水、盲目掘堤引水、盲目建泵站抽水(简称“四盲”)使塔里木河320公里的河道干涸,长度由60年代的1321公里梁颂返急剧萎缩到现在的不足1000公里,于是,罗樱伏布泊的水源补给断了。从那时开始罗布泊成了一个死湖、干湖。罗布泊橡饥干涸后,周边生态环境马上发生变化,草本植物全部枯死,防沙卫士胡杨树成片死亡,沙漠以每年3米至5米的速度向湖中推进。六七十年代,这“多水汇入之湖”(蒙古语)终于消失在广阔无边的大漠中。
4干涸已久的罗布泊,为何会再次出现湖泊?这些水是从哪来的?
笔者 东邪
上世纪六十年代,我国有一群肩负***使命的人去到新疆罗布泊地区搞研发任务,并在罗布泊成功实现了“两弹一星”,从那之后罗布泊这个地方在国内打开了知名度。根据地质学家的研究发现,裂禅很久之前的罗布泊还存在许多绿洲,至少在公元300年前,罗布泊内还存在不少湖泊,否则古人也不会将这个地方称为“泊”。
但到上世纪七十年代,罗布泊逐渐干涸,不到十年的时间所有湖泊全部干涸,该地区的生态环境进入寸草不生的状态。近十几年来,人们发现罗布泊又出现了一些湖泊,而且这些湖泊的水像是浅海区域的水一样清澈,这让人不禁产生疑问,干涸已久的罗布泊为什么还会再次出现湖泊呢?这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还是另有原因?
什么原因导致罗布泊干涸?
经过科学家们长期研究发现,有三个方面的原因导致罗布泊干涸。首先,输送到罗布泊的水汽越老越少。在上千年前,罗布泊地区还存在许多湖泊,这些湖泊的形成一定程度上依赖了从海面上输送过来的水汽,例如来自印度洋、中国东部沿海区域以及北冰洋的水汽。但后来这些海洋的气候发生了变化,导致输送到内陆的水汽减少。
再加上罗布泊是一块低洼之地,周围都有高山环绕,高山将水汽阻挡在外,长此以往导致罗布泊地区的气候变得十分干旱。其次是人们不断将罗布泊里的水抽调到其他地方,导致罗布泊的湖水储量逐渐减少。罗布泊位于西北部较为干旱的地区,从古至今生活在那里的人想要发展农业和畜牧业,就必须有稳定的水源,罗布泊就是其中一大水源。
新中国成立后,***重视西部地区的农业生产建设,于是在新疆地区投入较大力度发展农业。而当时人们发展农业只懂得利用现成的罗布泊湖水,没有考虑到湖泊也有干涸的时候,于是不断地抽调罗布泊的湖水,直到罗布泊逐渐干涸,人们才转变观念。再者,西部地区的冰雪融化速度跟不上湖泊的消失速度。
罗布泊里的湖泊有一部分是依靠高山的冰雪融化进行水量补给,然而西部高山的冰雪融化速度十分缓慢,跟不上罗布泊里湖泊的蒸发量以及人类对湖水的抽调量,逐渐导致大量湖泊干涸。根据史料记载,罗布泊的干涸始于上世纪六十年代,从塔里木河下游断流开始。
一直到1972年,在短短12年里罗布泊变得完全干涸了。罗布泊的干涸给周围的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的影响,大量草本植物枯萎致死,连有“防沙卫士”之称的胡杨树都成片成片地死亡。罗布泊旁边的塔克拉玛干沙漠“乘虚而入”,以每年3~5米的速度不断向罗布泊推进,最终罗布泊变成了一个寸草不生的荒漠,外界称其为“死亡之海”。
干涸多年的罗布泊为何又出现湖泊了?
实际上罗布泊的干涸并非近几十年发生的事情,这种现象从上世纪初甚至19世纪就已经开始了。据了解,上世纪初还有少数外国探险者专门听闻罗布泊的大名而进入该区域进行探险,其中有一半的人走进去之后就再也未出来过了,这让罗布泊披上了神秘的面纱。从那之后,罗布泊就被誉为“死亡之海”,没有经验的人闯进去后几乎很难出来。
近十几锋旦年来,罗布泊再次展现了它的神秘特点,人们发现原本寸草不生的荒漠上竟然出现了一些湖泊,而且这些湖泊看起来就像是马尔代夫的浅海一样美丽,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是罗家在罗布泊地区发现了丰富的钾盐矿,然后大力投资钾盐矿的开发。可能你会好奇,钾盐矿和湖泊的出现有什么关系呢?
这其中的关系紧密,罗布泊地下的钾盐矿以卤水层的形式存在,要想从中提炼出钾,就需要先将地下的含钾卤水抽取出来。当时我国对钾盐的需求比较大,但无法实现自给自足,长时间依靠国外进口。为了改变这一状况,***在发现罗布泊巨大的钾盐储量后,决定大力开发那里的钾盐矿。由于所需要的钾盐太多了,地下卤水被源源不断地抽出地面。
卤水抽到地面后遇到一个难题,罗布泊地区的土地渗透能力很强,刚抽上来的卤水很快又会渗透进土地里。为了解决问题,国投公司在钾盐矿区域设置了专门的蓄水池,并在蓄水池的土地上覆盖一层薄膜,防止卤水再次渗透到地下。这种银源扰方法成效明显,随着大量卤水被抽取到地势较为低洼的地区,罗布泊出现了大大小小的人工湖泊。
什么是钾盐?钾盐有什么用途?
钾盐是天然含钾矿物的统称,包括光卤石、硫酸镁石、氯化钾等。一般情况下,钾盐矿分布在地壳表层或干涸的地下卤水中,它们都是可溶的,而且纯度比较高。上个世纪,德国、俄罗斯、加拿大、西班牙等几个***都是世界重要的钾盐原产地,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德国几乎控制了全球的钾盐市场,而如今国际市场上有四分之一以上的钾盐都来自加拿大。
熟悉化工方面知识的朋友应该知道,钾盐矿主要用于工业制造钾化合物和钾肥,其中有九成以上的钾盐产品都用于肥料,剩下的几乎都用于工业生产制造。根据调查,有35%的钾盐用于生产洁净剂、有25%的钾以碳酸盐和硝酸盐的形式用于生产玻璃和陶瓷,有20%的钾盐用于纺织和染色,13%的钾盐用于化学药品的生产,由此可见钾盐在工业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
如果说以上的用途与我们的关系并不是很靠近,那么我们每天吃的蔬菜水果多少都有钾肥的功劳,而钾肥就是我国农业三大肥料之一。实践证明,钾肥能对绝大多数作物产生明显的增产效果,其中氯化钾适用于水稻、小麦、玉米、棉花等作物,硫酸钾适用于甘蔗、葡萄、甜菜、茶叶等经济作物。
罗布泊里的钾盐是如何形成的?
地质学家起初发现罗布泊里存在钾盐矿也感到十分惊讶,后来经过分析才得出罗布泊存在钾盐矿的原因。第一个原因,罗布泊在古代就是塔里木盆地的积水中心,给钾盐的聚集提供了绝佳的地理环境。研究发现,自然界里含钾的矿物质超过100种,而钾元素自身的物理和化学特性使得它能够较为稳定地存留在岩浆、积水等流动液体中。
在古代,发源于昆仑山、天山、阿尔金山的河流最后都会汇入罗布泊低洼的地形形成湖泊,而这些流水中含有钾离子,这些钾离子在湖泊中发生化学反应后沉积了下来,逐渐形成钾盐矿。第二个原因,罗布泊的地形比较封闭,帮助钾盐聚集在一起。从地理上来看,罗布泊的西边有塔克拉玛干沙漠,南边有库木塔格沙漠,北边有库鲁克山,东边有三垄沙丘陵。
虽然罗布泊的海拔有780米左右,但和周围的高山相比它就是一个低洼之地,周围的高山将其围了起来,让钾盐流入罗布泊地区后很难再流出去。第三个原因是罗布泊的干旱气候。罗布泊位于***大陆的内陆,距离海洋比较遥远,而且周围又有高山环绕,导致海洋的水汽无法到达,导致那里的气候长期都十分干旱。
干旱的气候使得地表浅水层和卤水层中的水蒸发,从而将大量钾盐析出在距离地表大约10米的位置,这是一个比较容易开采的位置。
大量开采钾矿不会破坏罗布泊的地质结构吗?
罗布泊目前是我国最大的钾盐矿开采基地,现在依然有***的开采部门在那里作业。而且从近年来的情况来看,罗布泊里的湖泊数量在增多,人工湖泊的面积也在不断扩大,这表明工人从地下抽出的卤水层也在不断增多。看到这估计很多人会担心,这样不断从地下抽出卤水,难道不会影响罗布泊的地质结构,不会导致地面塌陷吗?
实际上开采活动多少都会对罗布泊的地质结构造成影响,但影响并不是很大,因为大自然有一定的自我“修复”能力。当工人将处于地下的卤水层往地面上抽时,其他层次的液体会从高处往下流动,填充卤水层空出的位置。当然***开发投资公司负责人也表示,对罗布泊钾盐矿的开采要有节有度,否则会直接破坏矿区的动态平衡。
开采过快,会加速钾盐矿的快速干枯,最后变成“死矿”。死矿并不是指把里面的矿物都开采完的情况,而是指开采不当导致矿区的破坏而无法继续进行开采,这种情况所造成的损失最大,因此在开采过程中需要格外注意这个问题。
好了,文章到此结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